疫情過後,舞蹈組織及劇場重開,世界各地的編舞和舞者紛紛配合着新的衛生措施重返排練室及舞台。整個行業正在慢慢的自我復甦、重開、重建。然而,疫情的影響或許淘汰了這個依賴面對面接觸、公眾參與及現場表演的行業,對舞蹈界的工作者影響更為深遠。在疫情前每天花大部份時間鍛鍊自己的身體和腦袋的舞蹈創作者面對檢疫和隔離都不免犧牲了自己在舞蹈界的生計及藝術發展。雖然將舞蹈表演數碼化能夠讓更多本來未能到場觀賞演出的觀眾看到更多舞蹈表演,但對於舞蹈藝術的發展,卻具深遠的影響。
那麼,我們可以怎樣重新想像舞蹈及表演文化?廿一世紀,是否到了重整舞蹈界的時候?現時的舞蹈作品怎樣反映這個時代?在後疫情時代,我們應怎樣支持及鼓勵藝術家從表演形式中釋放出來?對於有意追求專業的藝術家,他們需要怎樣裝備自己?最後,如果我們作為人類,需要探索和回應我們四周的環境,但現在的世界變得虛擬和非實體,人類的舞動會否最終被科技取代?為何我們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跳舞,成為舞蹈藝術家對於未來又有什麼意義?
現時的疫情和地緣政治情況大大加劇了舞蹈藝術家工作中遇到的困難。現時的情況亦令我們醒覺人與人之間的連繫和建立社群的重要性。Houston教授會就她關於有做社會參與藝術的舞蹈藝術家的研究,思考出怎樣在艱難的時候給予更多前行的協助。她會就她的研究中與非專業舞者合作的社會參與藝術舞蹈藝術家作基礎,探討在這些社會參與的舞蹈藝術計劃中培養出的「軟技能」。
她的論點是,當我們開始明白地指出舞蹈藝術家如何培養軟技能(例如關懷、談判、彈性、同理心),可以達致不單止在工作伙伴中,還有令整個社會騰出更多空間去明白舞者能夠提供什麼。她會引她在Empowering Dance Erasmus Plus 計劃中的工作,以及與K3 、Dansateliers、CDC Bassano del Grappa、LaBriqueterie、HIPP和薩格勒布大學的合作過程去講解。